若一见真脏,乃可必其死期也。凡色有邪而聚散不端者,病之所在也,故但察面色所指之处而病可知矣。
若一误投,祸不旋踵。故皮者有分部,不与而生大病也。
其直者上行,出耳上,会于手少阳角孙之次;其前而下者循颐,结于颔,与手阳明之筋合,其前而上者,属目外瞳子之次,与手足少阳之筋合也。引垂居外,谓明显开豁也。
温胆者,非因胆寒而与为温之也,正欲其温而不热,守其清静之故常。相其病在何处,酌量加减,方能得古人之意,而不泥古人之方。
此内为胃气之所发,而外为阳明之动也。辛散太过,疏风散寒则宜之,非泻火门中之法。
太过病在外,不及病在中。酽醋二升,煮巴豆五、七沸再下三棱、大黄末同煎五、七沸,入砂,熬成膏,和诸药杵丸绿豆大,每五丸姜汤下。